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通源环境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开展首场湿地保护行动


发布时间:

2025-05-22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水平。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以“开启城市生物多样性友好对话”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水平。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以“开启城市生物多样性友好对话”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

  5月18日上午,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联合主办,肥东县生态环境分局、长临河镇人民政府承办,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大学、SEE基金会大力支持的“2025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合肥市主题活动”在“鸟类天堂”十八联圩举行。

  作为合肥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的重头戏,通源环境志愿服务队在仪式上正式成立并被授旗,这标志着企业在环保公益领域的进一步深化,象征着政企携手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起点。

  开幕式上,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严忠屏致辞,鼓励合肥要以更高站位扛起“走在前列”的安徽担当,以更实举措筑牢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奋力书写“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安徽答卷,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安徽实践。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瑞爱、肥东县副县长周长升分别致辞。

  活动通过“赋能成长”“志愿逐梦”“蓄势前行”“湿意寻踪”四个环节,以成果发布、授旗仪式、推介和户外导览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合肥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本次活动发布了十八联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案例、肥西县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成果以及巢湖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公布合肥市生物多样性友好名单。

  

 

  

 

  湿地保护行动

  仪式后,通源环境志愿服务队在SEE基金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合肥十八联圩湿地,开展“战塑打绿怪”湿地巡护任务。在湿地现场,指导老师现场讲解了湿地生态保护知识及入侵物种的危害性:加拿大一枝黄花因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生态侵占性,被称为“生态杀手”,而福寿螺则对湿地农作物和水生植物构成严重威胁。

  近20名志愿者分组行动,手持夹钳、垃圾袋等工具,沿湿地水域及周边区域清理塑料瓶、塑料纸等垃圾。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深、分布广的特点,队员们采取“连根拔除+铲除根系+土壤覆盖+集中销毁”的方式,累计清理入侵植株面积近100平方米。同时,通过破坏福寿螺螺壳、螺卵、设置隔离带等手段遏制福寿螺扩散,确保治理工作科学有效。此次活动,志愿服务队守护了湿地300余种野生动物和396种本土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合肥市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通源环境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活动现场,通源环境第二支部书记、研发总监汪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源环境深耕固废处置、水环境修复领域多年,不仅以专业技术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更积极动员员工参与公益实践。此次湿地保护行动,党员先锋队带头参与,正是我们践行‘党建+环保’理念的生动体现。同时,公司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应用了微生物调控、生态重构等技术手段,恢复生态功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主题下,民间环保力量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通源环境志愿服务队将在政府机构指导下,与SEE基金会联手,定期开展各种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常态化、专业化,承担企业环保公益担当,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写下生动注脚。